2019年9月26日,華為年度旗艦新品發布盛典舉行。會議中,AI視覺創新產品——HUAWEI Air Lens推出,應用具備了高識別率、支持多城市垃圾分類標準、即拍即識三大特性。垃圾分類識別安排上了,距離5G還會遠嗎?
在剛強製推行垃圾分類時,很多人直呼難,但實施起來真的有那麽難嗎?互聯網+、AI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“黑科技”與垃圾分類識別和投放等的結合,照亮了垃圾分類的道路。具體有哪些垃圾分類“黑科技”呢?
垃圾分類識別:“掃一掃” 輕鬆解決不犯難
“你扔的是什麽垃圾? ”這個困擾了不少居民的問題,如今一個手機就能夠輕鬆解決。
除了華為推出的AI智能識別應用外,QQ瀏覽器、淘寶、支付寶、微信等多個手機APP,各個城市也研發了垃圾分類APP,可以通過AR識別、圖片識別、語音和文字識別等,對幹垃圾、濕垃圾、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進行準確分類。
支付寶城市服務總經理朱春勇表示,人工智能識別的特點是不斷學習,識別的物品越豐富,準確率越高。隨著“掃一掃”對各個城市垃圾分類標準的不斷更新,這些智能識別程序將成為居民垃圾分類生活中的中堅力量。
垃圾分類投放:智能垃圾桶 搭建前中端橋梁
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回收係統成為當務之急,目前各個地方已經投入了智能化垃圾桶的使用。智能垃圾回收箱具備掃碼開箱、關閉、稱重和結算等諸多功能,投入準確可自動積分,積分可用來兌換生活日用品。
語音垃圾桶也很受歡迎,通過地方垃圾分類的標準錄入數據庫,和語音係統對應起來,問什麽就能準確告訴居民是什麽垃圾。提高投放準確、自動稱重等隻是一個方麵,更重要的是,還有的智能垃圾桶通過AI、互聯網、大數據和物聯網等能對垃圾桶進行滿載預警、攝像監控、溫度預警、戶外防水、GPS定位、殺菌除臭、夜間照明等功能。
濕垃圾處理“神器”:攻克垃圾分類難點 告別濕垃圾髒亂差
濕垃圾是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點。餐廚垃圾由於含油、含水量大,在收集、運輸和處理等環節有很多不便,成為垃圾分類處理的難題之一,比如,投放時要進行破袋,垃圾桶旁髒亂差,異味臭氣熏天等問題。
為了解決仍濕垃圾破袋的難題,九齒釘耙狀“破袋神器”應運而生,目前已經被很多小區所采用,扔濕垃圾也不怕弄髒手啦。
濕垃圾足不出戶也能處理?據了解,廚餘垃圾處理器就是其中一款,通常被安裝在水槽的下端,與下水管相連,其通過電機驅動刀盤,小骨頭、果皮果核、菜葉菜梗、殘羹剩飯等被研磨粉碎,隨水流排入下水管。
此外,還有一種垃圾處理神器,它能幫餐廚垃圾“減肥瘦身”,將其體型壓縮至原來的七分之一,還能給垃圾殺菌除臭,讓垃圾分類不再不再是個“有味道”煩心事。
目前,互聯網等智能化技術與垃圾分類的結合正處於初級階段,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,但不管怎麽說,垃圾分類全國範圍內推廣在即,想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可見的成效,必然少不了智能化技術的幫助。因此,未來將會出現更智能、更方便的智能化垃圾分類產品也不足為奇。